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6114945
1931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由450名美国工程师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格里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的,电力系统由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装备。由此可见
A.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大大提升
C.社会主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融洽
D.美国为转嫁危机向苏联进行资本输出
17-18高一下·福建·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与1922年相比,1940年某国的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为原来的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美国B.中国C.英国D.苏联
2020-08-28更新 | 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31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
A.苏联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
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8-05-01更新 | 2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成就突出
2022-06-27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