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611644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黄仁宇《黄河与中央集权》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

——百度文库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桃花源记》作者怎样的思想?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
2017-05-04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制约农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岁收入亩不足一石”。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太湖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从养活的人口来看,明清时期农业确有发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了,主要表现是畜力的减少;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

——《中国经济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2019-05-13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这一土地制度在所有关系上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唐朝经济形态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这种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的农商关系。

2018-04-10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