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3 题号:614848
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斯大林时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作“橡皮图章”,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党取代了政,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B.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C.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D.党对新生政权的控制得以巩固
2016-11-18更新 | 6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A.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B.斯大林模式
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018-05-08更新 | 1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苏联长期把加速科技进步视为推行集约化方针最重要的措施,特别强调加速科技进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但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长达10年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弊端
B.漠视生产效率的提高
C.美国对苏联封锁遏制政策
D.畸形产业结构的阻碍
2022-05-21更新 | 2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