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凯恩斯主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4 题号:61513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并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知识点】 凯恩斯主义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大事简表。

1849年

英国废除鼓励发展英国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

1929年

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1934年

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总数的71.4%

1934年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达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上表从某些角度揭示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的两个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017-07-13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

材料三

国有企业往往左右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国企经历了如下变化:

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此后陆续在其他部门推行国有化,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展开。

19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国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并存的“混合经济”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2018-09-24更新 | 1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19183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初,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4-5月,德国和土耳其违反《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外高加索。19193月至1920年底,协约国又策划俄国反革命武装发动3次大规模进攻。192011月,红军消灭弗兰格尔匪军。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至此基本结束。

材料三 约翰·悔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和约的经济后果》他的主要著作之一。1919110日,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中的财政部首席代表,来到巴黎参加巴黎和会。当年年底,《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正式出版。此书立刻引起轰动,尽管有人严厉抨击,却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成为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论基础,也为希特勒一再引申发挥。

在书中,他还以指点江山的恢弘视野建议,应该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同盟”。他认为,让德国经济得以喘息,以便能让全欧洲得以重建。摧毁德国,实际上是摧毁了整个欧洲经济体系。由此可以想象,在外界高压下,德国产生出希特勒这类的人物是件多么自然的事情。

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书中找到:纯粹以强权恩怨争斗为主线的世界格局向更理性并且首次将经济一体化钠入国家战略考虑的新动态;对经济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书找到:经济全球化和凯恩斯主义的滥觞。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指出在对中国、对俄国、对德国来说,巴黎和会具有什么样的本质。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凯恩斯的经济与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和所学,巴黎和会后至今,凯恩斯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他的一体化主张又有着怎样的实践与背离。
2021-11-15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