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63 题号:615708
【知识点】 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道路和具体路径。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提出于哪一年?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20-09-26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答出两点)有何意义?

2018-04-21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下图为1980年中共中央文件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中共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上述内容,你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
2016-11-18更新 | 7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