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62301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0年代末.皖东农村经济困难,大批农民逃荒要饭。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暗中自发包干到户获得丰收。1979年安徽省委通过对小岗村的分析,决定扩大试点。包产到户在皖东的重新大规模出现,招致了强烈的非议。左邻右舍在交界地带刷出t‘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单干风”等标语。个别省的报纸甚至准备了十几个版面,对安徽的包产到户“打排炮”。中央也下发文件明确规定除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一般对包产到户不加以提倡。一时间可以说是谈“包”色变。……面对挑战,丰收给了干部、农民大胆实践的勇气。中央在198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随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l号文件,使大包干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

——王郁昭《共和国重大决策之三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70年代来人们尝试包产到户却又“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2020-12-14更新 | 2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脱(计量单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脱。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3400亿斤,1961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6000亿斤,1984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2022-08-26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1950年至195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评价了哪三次变法?概括张之洞对变法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历次土改的内容?并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10-20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