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6276716

阅读下面材料

阅读图,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英国的兴与衰】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的60%,铁产量占世界的50%,当时航行于各大洋中的商船有1/3以上飘扬着米字旗,乃至整个19世纪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称作“英国世纪

——刘军《日不落帝国的兴衰》载《学习时报》2005117

材料二   随着海军的日趋衰落,战后的英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二流国家”。维护英美特殊关系在战后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英国外交的重点,甚至连进入欧共体都要看别国的脸色,几次加入的申请都遭到了拒绝。

——刘成《英国兴衰千年回溯》载《历史教学》2010年第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世纪”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二流国家”的原因。
2021-02-07更新 | 1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世纪前期,英国贵族地主、乡绅们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了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播种机代替人工撒播等措施。

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认为: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英国圈地运动“实现了把贵族从传统的从业中解放,农民从土地上解放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等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或提出其他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7-06-05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引发欧洲列强进行的海上角逐中,英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开始向海上霸主的目标迈进。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而英国议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持久而重要的核心作用。英国从1651年起三次对荷兰开战,强迫荷兰接受其维护英国利益的“航海法”。这项立法可以说是英国开始建立自己殖民帝国的第一项重要举措。总之,从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看,英国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这一模式:依靠海洋贸易发展自身,按照贸易原则调整国家的政治机器,为了增强贸易的实力推动工业和技术革命,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为了成功打击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最终,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

——摘编自陈晓律、叶璐等《海洋意识与英国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除了解西方国家地理知识以外,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海洋地理及测绘类的著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傅兰雅主持翻译的《海道图说》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这使得晚清海防地理与测绘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在军事研究层面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翻译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翻译成果之丰,是中国翻译史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调动了当时政府、军方和民间的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军事研究与翻译领域最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2-02-25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