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8 题号:6318059
据统计,1938-1953年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印刷了三百零一次,共四千两百八十万册,被译成了六十七种语言,印数最多的是俄文版。这一现象是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史学繁荣的标志
C.国际斗争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胜利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2016-11-27更新 | 7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评定,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D.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019-01-30更新 | 8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1930年3月,《真理报》发表斯大林的《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了运动中的过火行为和冒进错误。3月14日,联共(布)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制止违反农民意愿的强迫行为。中央的政策一松动,全国立即出现了大批农民退出集体化农庄浪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业集体化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
B.农业集体化服务于苏联国家的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下的激进措施
D.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
2019-06-06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