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伟大的历史转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6388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辽宁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进一步报告:“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在听取鞍山市委汇报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少有人知的改革开放序曲:邓小平北方谈话》


       材料二 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要试的经济模式。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3)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致苏俄遗书》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指什么?

(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上、行为上有什么重大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三、四,简要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创立的思想理论成果有什么共同点。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而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对辛亥革命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
2016-11-18更新 | 5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固无可隐讳者也。且加以数千年专制之毒,深中乎人心……(辛亥革命时)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犹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

——孙中山1917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两个时期孙中山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走西方国家老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批评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了思想领域的重要转折。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