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6434258
明朝湖州市菜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
30亩90石90两
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
家禽58头(略)55两

从材料中最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
C.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湖州地区丝织业比农业发达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这表明
A.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B.市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2017-10-26更新 | 3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不久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建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史称“隆庆开关”。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据此可知
A.明朝彻底废除了海禁政策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C.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D.外贸税收居于主导地位
2021-12-12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朝后期,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家庭融入商品经济,江南农村涌现出许多人口只有500--2000人的小镇。盛泽、南浔、戴泽、乌清、濮院、新市以及江湾等繁盛的丝绵制造中心,发展壮大为具有2万--5万人口的大型城镇。这些市镇崛起的原因有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政府鼓励民间丝绵业发展
2020-05-30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