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6436431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贡税”论,实行义务交售制,让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而购买工业品时又多付一些钱。该理论
A.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B.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
C.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以下图所示为1918-1937年苏俄(联)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单位:亿产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俄国(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苏线(联)各界投资热情
C.苏联计划经济体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
D.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因境
2021-09-05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1917年到1953年,苏联(俄)的粮食产量从5460万吨增加到8100万吨,同期粮食征购量从180万吨增加到3100万吨。从1918年到1933年,苏联(俄)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外贸进口占比从14.8%下降到8.2%。导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战争的影响B.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C.经济体制出现变化D.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
2021-07-13更新 | 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社会消费基金是除给职工支付工资外,国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阅读下面“1933年和1937年苏联社会消费基金状况”表,该表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卢布)
1933年22.161.73
1937年29.1234

A.新经济政策推行按劳分配B.工业生产以消费品为主
C.国家收入分配关注到民生D.斯大林体制的活力衰退
2020-02-10更新 | 3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