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8 题号:6470218

下表为河南安阳西高穴墓概况及其相关史料与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相关史料及其考古发现
墓葬位置河南安阳西高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曹操)。二月丁卯,葬高陵”,高陵作为地名,指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县。曹操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安阳市)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高陵的具体位置,历史上争议颇多,素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记载,曹操在彰德府讲武城外。
墓葬
形制和结构
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江西南昌刘贺(海昏侯,(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
出土器物大量玉器、画像砖、石碑(石碑上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这几个字)与江西南昌刘贺墓有类似具有汉代特征,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历史上的“魏武王”有:①《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②《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记载魏武王姚襄,字景国,南安赤亭人。③《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冉闵,谥号武悼天王
基本
信息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曹操(155年-220年),姚襄(331年-357年),冉闵(?-352
年),

依据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内容,对比相关于考古发现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判断河南安阳西高穴墓墓主是否是曹操,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2016-05-26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碑刻价值

材料一 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中国古代碑刻的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教育、科学、技术、民族等许多方而,有人认为它可与中国古代“廿四史”相媲美。中国最早的碑刻为战国时代的秦石鼓及中山国守丘刻石等。《史记》曾对秦始皇刻石加以著录;汉“石经”刻就后,《后汉书》《洛阳伽蓝记》等曾予记载;唐代先秦石鼓文出土后,记述与研究风气大盛;宋代形成了专门研究青铜器和碑刻的学问“金石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碑刻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碑刻简介

名称(朝代)简介
石鼓文(战国)用大篆记载了周天子使臣与秦献公一起出游的情况。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琅琊刻石(秦)前半部用小篆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后半部记述李斯请求秦二世在秦始皇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熹平石经(东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汉灵帝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把儒家经典抄刻成石书,竖立于太学门前。残石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等
北魏曹望憘造像题记(北魏)流失海外最著名刻石之一。记载北魏时期襄城将军曹望憘建造佛像并作发愿题记,书法精美。现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颜氏家庙碑(唐)颜真卿为其父刻碑,历数颜氏家族满门忠烈上百人,德风操行,一脉相承。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蕃会盟碑(唐)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述唐穆宗与吐蕃赞普结立舅甥之谊,订立友好盟约等事。立于拉萨大昭寺
青阳乡约碑(明)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的青阳乡订立乡约及实施成效等内容。现立于青阳乡石鼓庙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清)清乾隆皇帝为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钦命竖立,叙述土尔扈特蒙古西迁一百多年后重返祖国并被清廷接纳的经过。现藏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三个视角,说明碑刻的历史研究价值。
2022-03-29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重庆得到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