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3 题号:64849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年间,陕西的五个茶马司相继归并。乾隆中期,茶马贸易基本全面终止。清代除陕西、四川、江西、湖南等少数州县仍然颁行茶引以外,其他地区允许自由贸易。陕商将四川、陕西、湖北等的茶叶销往西北及西南各省;晋商主要贩运安徽等地茶叶,后来贩运路线更扩展到了湖南、福建等地。徽商借水运之便将大量茶叶运到山东、河北、东北等地。其他各地的茶商……在推动本地茶叶市场建立和繁荣的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朝康熙年间,茶叶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即中国的茶叶开始向欧洲出口,出口量值渐增。1716年,英商从广州运回茶叶3000担,占总货值的80%。此后,茶叶贸易成为英国与东方贸易最主要的商品。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都占从中国进口货值的50%以上。1785-1794年升至85%。鸦片战争后二三十年,中国的茶叶出口增长迅猛。英国的华茶出口1868年比1838年增加约100万担。

材料二

1876年后,中国茶叶出口开始出现不景气,突出表现是量增价减。尤其是在1877-1888年,出口量增加很快,但因为受到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出口的影响,中国茶出口价格迅速跌落,而且对英国的出口开始减少。1870年代以后,英国茶叶消费增加的部分几乎全是印度茶。

1890年英国驻汉口领事列举了印度和锡兰的种茶人优于中国种茶人的有利条件:可资运用的资本较大;没有厘金、入市税和出口税;具有化学和农业知识;对购买者的嗜好和要求了解得更彻底;有无数的公共工程,旱季便于灌溉,雨季避免淹没;茶园面积庞大,有优良机器等。

——材料均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茶叶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资本家来华经营贸易与投资。与此相随,一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华的外国银行为英国所垄断。
1872年,德国政府在上海成立了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该行不但参加中国生丝出口的抵押放款,同时也参加洋煤进口的抵押放款。
1889年德华银行成立,总行设立于上海。其后又在天津等13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络,以便与日,英、俄等国金融组织相角逐。德华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其章程规定德华银行以促进德国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为目的,负有支持对外贸易,办理国际清算的任务。德华银行业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发行纸币,这是德华银行的特权业务。从1904年起德华银行就拥有对胶州湾及中国各地发行纸币的特权,其纸币发行量从1907年的不过447 774. 04两,到了1913年这2 595 968两。德华银行还带有浓厚的投资银行色彩。如1896年,清朝政府为筹借第2期对日赔款,拟募集公债160万镑,由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各承受其半数。而后德华银行又承受了津浦铁路,湖广铁路铺设借款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势力不亚于英商汇丰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跨国银行中颇有影响。
随着欧洲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华资新式银行业的发展,德国的在华银行业逐渐走向了萧条。一战爆发后,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及其在鲁投资全部被日本接收。二战期间,德华银行虽又与日本银行合作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建立了立脚点,但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德华银行由我国国家银行接收。
一一摘编自曹艳荣《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历史变迁》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华银行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华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015-08-31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三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四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五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09-11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80年代前状况80年代末状况
山东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家庭纺织业发达“百里不闻机声”
江西茶叶每公斤700文茶叶每公斤640文
广西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两桂皮每50公斤白银8~9钱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分布

企业性质行业工人人数
外商近代企业34000人
洋务军事工业9000至10810人(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2000人)
民用工业5500至6000人
采矿业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27250(厂平均100人)

材料三19世纪后期中国人创办的主要近代企业分布

地区性质企业名称
京津地区洋务企业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
民族资本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
长江流域洋务企业上海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安庆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吞并)
东南沿海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基隆煤矿
民族资本企业陈联泰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2018-08-18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