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文学成就 > 从《诗经》到唐诗 > 唐诗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7 题号:6529222
请欣赏下列文学作品:
材料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最后“白头”二句:头上的白发,愈搔愈稀疏,简直梳不拢了。

——摘自唐诗三百首


材料二: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向天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云。每登山临水,若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锦字:情书       难偶:难遇       

——摘自宋词三百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作者对唐朝历史上的哪一件事情所感?由此你谈谈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宋词属于哪一派别?与唐诗比较,词的主要的优点是什么?由此可以推断词在宋朝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 唐诗解读 宋词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探究题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请回答:
(1)词中的“风骚”在文学史上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两大成就?
(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试简述唐诗繁荣的主要条件。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20-12-23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请回答:它们依次是什么文学体裁?
2020-10-13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
2022-05-10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