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海防建设、海权意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6533591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6-18世纪海上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并作相应说明。

【知识点】 海防建设、海权意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马汉撰写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1911年,他又撰写《海军战略》,完整地建立了他的“海权论”。他认为,“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他指出:英国依靠海军称霸世界100多年,美国也有有利条件成为海上强国。他的思想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的政治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历届政府均受其思想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海洋(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种思想的作用。

材料二   195011日,华东军区海军出版由毛泽东题写报头的《人民海军》报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为海军的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195211月,毛泽东指出:

“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海洋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03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
(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6-12-12更新 | 4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俗而治,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不强求划一西北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军务,乌鲁木齐设都统、副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等地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副都统等员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如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经过了十年自强运动之后,恭亲王和文祥首先对海防力量不足的状况感到惊慌。他们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还是这样随波逐流,而不急起直追,则更难对付将来的麻烦。”另有许多官员虽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

——摘编自《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两种划界方式的差异,并对两种不同的划界方式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意义上的国家疆域的理解
2020-03-27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