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 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3 题号:65695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根据“舒曼计划”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六国提出在煤钢联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建共同市场。1957年,六国外长在罗马正式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共同体条约》(1967年3月5日)

材料三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1992年,欧洲共同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摘自人教版《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除欧洲煤钢共同体外,欧洲共同体还由哪两大机构合并而成?

(2)根据材料二,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归纳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标。

(3)材料三说明美国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美国在遇到西欧竞争前,通过什么方式控制西欧?曾经是美国的扶持对象,后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除西欧外,还有哪国?

(4)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一2016年)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做出脱离欧盟的选择,英国将成为第一个离开欧盟的国家。

材料二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要如何正确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现象?

2018-07-05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1840年以来中、美、西欧、日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占比曲线


箭头④说明:箭头④显示2000年以后中国GDP在全球占比迅速提升。其主要原因有: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中国入世带来巨大红利;中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国外交营造了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箭头①②③中任选一个予以简要说明。
2022-05-10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货币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英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招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铁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4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材料二   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和孔祥熙曾密商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

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曾急电孔祥熙要做好金融币制方面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在币制改革命颁布之前,蒋介石作为军事最高领导人,多挺顾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

抗战前后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顾问的美籍专家杨格,后来在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整理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中国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比较说明材料三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材料四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4)概况材料四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9-03-28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