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8 题号:661803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

——摘编自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


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不缠足运动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志士所热衷的要务,除了政治变法之外就是妇女的不缠足。

材料一: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最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

——严复《原强》,《严复集》

材料二:1897年6月,上海不缠足总会正式成立,总会设在《时务报》馆内。未几,举国上下,竞相效仿,入会竟达30万之众。1898年4月,谭嗣同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湖南不缠足会,参者有一千多人。但众多会员中却无一女子,不缠足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动。

——源自张鸣《历史的碎片》


问题:你如何看待维新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
2019-11-01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的图1与图2相比,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的服饰反映了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08-15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假(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的进步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婚姻习俗进步的原因。
2018-02-20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