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1 题号:66254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起人类历史就开创了“世界历史”的观点,清楚地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时代,至今已经经历了500余年。在此期间,市场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从而启动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业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在南北差距甚大,南北冲突尖锐的条件下形成的。尽管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一系列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囿于经济实力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所以它们往往成为经济全球化代价的主要承担者。在世界市场的全面竞争中,由于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因素作用相对下降,科学技术作用增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无力的地位,其必然结果是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邵培仁、陈兵《经济全球化利利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40年,英国、法国、普鲁士、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二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1947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

1949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5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前后世界贸易呈现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原因。
(3)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2019-10-10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建议成立一个名叫“国际清算联盟”的世界性中央银行,由各国根据1936~1939年间进口贸易的平均额承担份额。该计划强调透支原则,贬低黄金的作用,目的是建立一个以英.美两国为首的透支性国际金融体系,使英国能够同美国分享世界经济的领导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就达1000多亿。

——摘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何崩溃》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凯恩斯计划”的实质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至70年代初美元地位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以后影响国际货币地位变迁的原因。
2021-07-22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