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6821625
《邓小平在重要历史关头》写道:在中国,农民要种田,种田要吃饱饭,这是1十1=2的最简单的道理。但在1979年,却成为一个举国上下反复争论不休的严重政治问题。争论的焦点是:
A.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B.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包产到户姓“资”还是姓“社”?
D.社会主义是否可以有市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78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2019-01-19更新 | 2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反映了2014年中国和世界及其他部分国家顶峰时人均钢产量(单位:千克)。由此可推知,此时中国
A.计划经济凸显其优越性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工业化取得了较大成就
D.市场经济政策开始确立
2018-04-25更新 | 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一发展速度和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出访苏联、听取苏联意见和争取苏联援助做的准备。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A.经济建设方案受制于苏联
B.经济建设领域内滋生冒进情绪
C.外交方面实行一边倒政策
D.国际形势主导着国内经济建设
2017-12-01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