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 题号:6999369
促成该表所示之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隋至北宋年间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表》
朝代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15%4%17.2%24.5%46.1%

A.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B.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C.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
D.嫡长子继承制的废除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冗官”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018-11-23更新 | 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励学篇》中记载:“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说明当时已经形成“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最能体现这种观念的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6-12-13更新 | 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2017-11-13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