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0 题号:71903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


(1)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各自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18-01-20更新 | 2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歌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的命运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与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比电影更为成功,通过广播电台、唱片等载体被更多人熟知,并广为传唱。

1939年
国民党国际宣传处,称《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歌咏或合唱团体也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这类歌唱活动与国际援华活动联系紧密。

1944年
美国、苏联、印度、法国等国将《义勇军进行曲》编制乐谱、灌制唱片,广受欢迎。由此,宣扬国族救亡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便具有了一定国际主义的意味,并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之中。

1948年
国民政府内政部将《义勇军进行曲》列入“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中共东北音乐工作团编选《群众歌曲选》,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义勇军进行曲》被排在首位。

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能够被广泛传唱得益于其“曲与词牢固的吻合”“坚决果断的节奏”以及“流利易唱的曲调”。歌词也蕴含了工农大众反对压迫的精神意涵,与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相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寥寥无几,加上国内经济恢复困难,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亦有居安思危之意。

—以上均摘编自夏静《在政党与国家之间<义勇军进行曲>接受史》


(1)据材料一,概括《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与抗战胜利后两个阶段不同的命运。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抗战时与抗战后《义勇军进行曲》不同命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因。
2023-01-14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材料二   


图2: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材料三   太平天国曾经在都城推行废止缠足法令,组织妇女从事各种社会劳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要把妇女关在家庭,太平天国却把她们解放出来,解放缠足,参加社会劳动,使她们也同男子一样都得各尽所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一件大事,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为什么有两种说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罗尔纲教授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一成就?其依据何在?你认为还有哪些史实可以支持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近代中国的主题是什么?
2019-12-18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