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72646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忠孝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特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十年身到风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晚清的四、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病酿期。新式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美学类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士大夫读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肤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2020-12-09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摘编自《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摘编自房玄龄等《晋书》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概括其选官的主要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其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隋唐之后科举制的主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选拔的建议。
2020-10-15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

——摘编自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


(1)据材料一,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021-11-05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