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73120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摘编自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提出: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编自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1924年)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

——摘编自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知识阶层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主旨。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战中国人对新型国家认同的背景及新型国家的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国人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
【知识点】 新三民主义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1)读材料一,分析康有为、孙中山图片形象及其历史背景。
(2)读材料二请回答:
①康有为、孙中山同是广东人,康有为年长孙中山8岁。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②为什么说“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③为什么年龄“近于同一辈人”却“显示为两代人”?
④为什么“他们的脚步是前浪推后浪”?
2019-09-04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摘自《论语·季氏》

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摘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2017-12-17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处理民生问题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在民生方面的举措,并指出与材料一、二的关系。
2019-03-17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