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73575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补充发言》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于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年)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同”和“异”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建立的主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2021-02-03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文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偏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来同存异到维护准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外交实践?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9-04-29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的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矛盾之所在。

——摘编自(日)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的协议,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蒋介石出访印度的历史背景,并简要指出蒋介石与甘地产生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2018-12-16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