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郡县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7441449
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关于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郡县制出现的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出现有何意义?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称为郡,两者无统属关系”,可见郡在国之地位甚至不如县,故文献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后世随着经济的发展,边境郡地逐渐繁荣,其下遂开始置县,以郡统县的制度慢慢就形成了,秦一统六国之后“海内为郡县”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摘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三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摘自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战国至秦朝郡县制的演变。
(2)材料二中“旧制度”是指什么制度?19世纪30年代为防止被“淘汰”,英国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家体制创新的具体表现。
(4)通过对中外政治制度变化的分析,概括你对政治制度变化的认识。
2022-02-07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初推行分封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0-12-21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二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2017-10-16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