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7444652
有学者认为,“士”是精英群体的一份子。在唐宋之间,使人成为士的三种最重要的身份属性是文化出身和官位,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下表)。在该学者看来
A.文官家族的形成主要在于“重文轻武”政策
B.地方精英时代声誉是其身份认同的主要依据
C.士转型背后折射出唐宋时代局部社会大变迁
D.科举制建立之后门第家世不再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学者认为: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从实际效果而言,以此跃龙门进入举人、进士行列者,大部分并非庸才。对这一选官制度理解有误的是
A.便于控制读书人思想B.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C.能够选拔出才智之士D.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2019-12-10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名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7-03-10更新 | 4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世俗文化的兴起
D.租佃关系的盛行
2019-05-15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