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75224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分析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带一路”打开了中国人的筑梦空间,“海上新丝路”连通了浙江人的世界梦。从唐中后期始,以上林湖为起点,一条由明州通向海外的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开始形成。

材料一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宁波工匠曾奉宋徽宗旨意,建成了两艘神舟,与六艘客舟一起从镇海起碇出使高丽。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称“客舟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可载二千栗”。而神舟的长、阔、高、大、人数及器用什物,“皆三倍於客舟也”;在海上航行时:“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枫鹢首,屈服蛟螭,所以晕赫皇华,震慑夷狄,超冠今古”。书中还明确提到,神舟航行时使用了指南浮针。这是目前世界上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之一。

温度是否达到1200—1300℃,这是原始瓷能否成为成热期的瓷器的重要因素。但隋唐时期所有的窑都是馒头窑、四方窑,温度难以提高……有一位窑工师傅苦苦钻研,设计出龙客,温度比馒头实提高了200多摄氏度。……烧制出的瓷器更显纯洁……明州上林湖……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

——黄立轩《筑梦大海》

材料二唐宋时期部分著名窑址分布图

材料三1523年,宁波发生了“争贡之乱”永乐初,日本接受明朝封赐,贡市通好。日人来中国进贡,赏赐甚多,且兼营贸易,有利可图,故争充贡……嘉请二年(1523年),日本诸道争贡,日左京兆所派的宗设与右京兆所派的瑞佐及宋素卿互争到期之先后,并在宴席上因座位之高下而大起冲突。宋素卿贿赂市舶太监,偏袒瑞佐等,宗设不平,两派遂起仇杀。太监又阴助瑞佐,授之兵器,而宗设之众较强,拒杀不已,遂毁嘉宾堂,劫东库,追杀瑞佐等至绍兴。宗设沿途杀掠至西覆山洋,杀明都指挥千户、百户等数人,浙中大震。明廷大为震怒,乃决然罢市舶,禁止与日通商。

——根据黄立轩《筑梦大海》整理

(1)据材料一、二概括“以上林湖为起点,一条由明州通向海外的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形成”的有利条件。

(2)写出材料二图中上林湖越窑、唐朝时所产白瓷“天下无费贱通行之”的瓷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瓷窑的序号。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推行什么对外贸体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体制的内涵,并指出其实质。

2018-02-03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料(%)
1784—1786203862144(10.5)8657(42.4)9585(47.1)
1814—181664741731(1.1)27602(42.6)36408(56.3)
1844—1846819633544(4.3)27386(33.4)51033(62.3)

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

年份总额棉织品(%)毛织品(%)其他纺织品(%)其他制成品(%)粮食和原料(%)
1784—178612630744(6.0)3700(29.2)1334(10.6)4858(38.3)2032(15.9)
1814—18164447418742(42.1)7855(17.7)3628(8.2)7783(17.5)6455(14.5)
1844—18465842025835(44.2)8328(14.2)6349(10.9)10922(18.7)6986(1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0-04-08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 二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呼声很高。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都是著名的反全球化人士。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加富强的工具。

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法国总理若斯潘等欧洲“中左翼”领导人均是全球化的重要反对派人物。法国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反对对其它国家的“全球化强加”。

——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3)指出材料三中出现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19-07-0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