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0 题号:7585653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武力在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这说明
A.朝鲜战争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根源
B.国内国际环境迫使中国实行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是现实和党的目标结合而成
D.单一公有制经济实行是工业落后导致
2019-12-24更新 | 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54年6月30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据材料可知,当时陈云主张(     
A.尊重市场价值规律B.全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
2022-12-10更新 | 1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部分领导人已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B.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C.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允许私营经济独立发展
2020-06-28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