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761088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我们只看见它变是不行的,必须知道它为什么变,和怎样变,推求变的原则,预测将来的趋向,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功用。中山先生盱衡中外,因时制宜,要造成独立自由、富强康乐的近代国家,乃发明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仅配合历史背景,适应世界潮流,且有它一贯的哲学依据:

——据萧一山《清代史纲》


提取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知识即美德
达·芬奇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康德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
2020-11-22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盖机关分立,相待而行,不致流于专制,一也。分立之中,仍相联属,不致孤立,无伤于统一,二也。凡立宪政体,莫不由之。”

——孙中山《中华民国建设之宗旨》

现行代议制度已成民权之弩末……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西方民权政治不能做我们的标准,不足为我们的导师,不能步他们的后尘,必须把中国改造成为驾乎欧美之上的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政治法律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有了这种政府机关,去替人民做工夫,才可以做很好很完全的工夫。

——孙中山《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来源,并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原因。
(2)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一种政治思想。社会转型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图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请举出一个1890—1915年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重大事件,并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该事件促进社会转型的表现。
2019-02-20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认为西方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养兵练兵之法。他强调引进西方各国的军事技术,举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国防,使中国赶上西方国家。魏源的另一个贡献是允许商民自办民用工业。他看到,西方先进技术输入中国后必将受到民间商人的欢迎,这种商民自办的工厂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私营企业。魏源认为,要真正做到“上师外夷”,除引进吸收军事技术,做到早日“自行改造”外,还要改革科举取士制度,培养军事技术骨干人才。

——摘编自史远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前夕,一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封建士大夫首次紧叩中国封建王朝这座紧闭几千年的城池,要求开启宪政之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打起了“变法维新”的旗帜,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

——摘自蔡定剑《中国宪政百年回眸与脚下的路》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维新”的背景及其政治目标。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2020-03-16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