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7626187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后,国内反战情绪蔓延,为了避免重蹈世界大战的覆辙,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中立条款的法案。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国内经济危机和动荡国际局势的双重压力下,身为国际主义者的总统罗斯福推出著名的新政。新政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由于传统的孤立主义势力仍不可小觑,涉及对国际事务的态度问题,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一系列中立法案,这些法案可以说是政治妥协的严物。直至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这些法案才被正式废除。法案对国际事务奉行不干涉原则,在中立法案的出台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之中,总统罗斯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罗斯福通过援引中立法案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基于此,二战伊始美国采取了不插手的态度,让北美大陆远离战火的同时,也赢得了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机遇。

——据尚锴《美国中立法案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完全有资格对未来充满自信,日不落帝国建立,全世界的财富在向英国流淌,英国人雄踞于世界之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战后的二三十年代,英国的领袖们希冀以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的方式,解决上次大战所带来的直接伤害。正因为抱有和平的幻想,加之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后来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妥协退让以防止战争。当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然宣称,从此之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事实上,这一次对德国法西斯的妥协铸成大错,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最后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1)根据材料,简析“绥靖政策”在英国得以流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2021-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1932年2月,筹备七年之久的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与会各国在裁军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谈判陷入停滞。6月22日,美国总统胡佛提出了“胡佛计划”,内容包括:各国陆军人数裁减三分之一;完全废除专门的进攻武器坦克、重炮、轰炸机以及一切化学武器;战斗舰的总吨位和数目各削减三分之一,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削减四分之一等。美国以战争债务相威胁,表示不愿意考虑对协约国内部战债的任何减少或延期,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欧洲各国把大量金钱用于增加军备。德国表示支持“胡佛计划”,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德国的“法律平等”问题,甚至还希望大会达成的裁军限度比“胡佛计划”走得更远些。英国对此计划反应冷淡,法国则表示反对“胡佛计划”。7月22日,裁军大会通过决议,在法国坚持下,只是笼统地说“会议一致决定要达成实质的军备裁减,主要目标应是裁减进攻性武器,大炮和坦克超过某种限制要加以禁止”。但是这些限制的程度一直没有公布。7月23日,会议宣布暂时休会

——摘编自鲁静《美国与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胡佛计划”美、英、法、德各国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进行简要评价。
2020-05-07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鳞次栉比。胡佛被称为“饥饿总统”,胡佛声称救济失业是政府的耻辱,不过他却拨出巨款给垄断公司以支持他们免于破产。

材料二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

——以上选自彭树智《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采取什么措施抑制了它?

(3)面对同样的灾难,德、日两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2018-04-0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