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7633792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统一的法定货币——法币。至1937年7月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约为14亿余元;1945年,法币发行额为5569亿元;1948年,为660万亿元以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金融控制不断加强
B.外国操纵经济命脉
C.货币主权意识匮乏
D.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晚年总结国共两党成败得失的原因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当时政府不应该去占这种便宜。”这种看法是基于国民党
A.对外出卖国家主权B.实行恶性通货膨胀
C.实行统制经济政策D.贪污腐化日益严重
2018-06-07更新 | 3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不完全统计,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大量接收日本侵占的物资与金银,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资产形式上由政府所有,实际上由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政府接收日伪工厂(       
A.为战后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石
B.推动了国民党的金融改革
C.成为国共内战爆发的先声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4-06更新 | 1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2016-11-27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