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 题号:7638618
1933年联共(布)十七大,对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并作出了重大修正,规定生产资料(A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5%,日用必需品(B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5%。在二五年计划执行的过程中,А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1%,Б工业为14.8%。这表明苏联二五计划
A.将轻工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B.未能完成工业部门的计划指标
C.实际调整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
D.仍以重工业为核心和主要方向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6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斯大林体制又称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的最大优势是
A.举全国之力办大事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D.权力制衡防止专制
2019-09-25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如图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苏联所占份额发生变化得益于
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推行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0-08-10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