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8 题号:77525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哲宗颁布诏令,在淮东路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宋徽宗时,赐名为“居养院”,并推广到全国各州府。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政府也都有具体规定。据统计,当时全国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贯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大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南宋时期,各州府基本上都设立一处的居养院。居养院大多依靠地方官府拨款、绅商捐款筹备基金。收养设施的兴废与地方官的热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对穷民收养设施具有热情的官员离任的时候,其财源则迅速地被侵占或掠夺。

——摘编自《宋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英国教区济贫多实行给予居家的穷人以院外救济的形式。1601年,英国通过《济贫法》,确立了各教区依法负责照顾教区内的穷人,并设立济贫院,其资金来源于地方的济贫税。1802-1803年,14611个教区有3765个济贫院,每个济贫院平均有22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从1802-1803年的年均530万镑增加到1817-1818年的年均930万镑。19世纪70年代,当局对济贫院制度进行改革,把院内贫民划分为值得救济者和不值得救济者,对于不值得救济的贫民实行强制劳动制度。同时,改善济贫院的环境,增加济贫院的设施,改善济贫院的伙食等。院内救济的贫民由1870年的15万人增加到1912年28万人。20世纪,济贫院在许多地区成为当地最大和最重要的建筑,最大的济贫院为1000多人提供食宿。

——摘编自郭家宏、唐艳《l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居养院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济贫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是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素牵引犁。化学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整理自李慧红(翻译与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推行不等价的掠夺性交换,使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急剧恶化。19世纪末,在康有为等人的倡导下,西方农业科技才逐渐地传入中国。由于绝大部分人和新增人口主要留在农村,农村只有拼命复种和垦殖,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不高。清束“新政"期间,农商部虽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来从根本上改变晚清落后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

——摘编自邹德秀(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农业科技兴起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中国农业科技兴起的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科技未能根本“改变晚清落后”的原因。
2020-07-28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筑了一条长约1400公里的直道,骑兵从他的军事指挥中心出发,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脚下。汉朝在交通方面最显著的贡献是开辟了丝绸之路,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隋朝时完成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工程,唐朝时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宋朝将指南针适用于航海,宋朝港口众多且分外繁荣。明代出现了造船高峰,又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把我国航海活动推向了顶峰,但好景不长。不久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面临着经济版块离散,国民国家意识薄弱的局面,不少政治人物认为应大规模地开展交通建设,19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形成了修筑运河的热潮,进一步向西开发的需要也导致了铁路建设迅猛发展,1850—1857年国会通过了授予铁路公司土地的一系列法令,在以私人投资为主的基础上,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也积极投资建设,40年代以后,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运河的地位。184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1888年美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56080公里,这超欧洲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交通先行成为19世纪美国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张玲蓉《试论19世纪美国交通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近代美国与古代中国发展国内交通的共同目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
2019-11-19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