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3 题号:7873651
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代田法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诗经》里说,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材料中“大田”出现“野草高高长势旺”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C.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D.频繁战争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2019-11-02更新 | 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精耕细作的农业
C.人多地少的矛盾D.重农思想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1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2016-11-27更新 | 3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