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土地制度的演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7875235
明朝政府曾将业主土地登记造册,并对地块统一编号,标明行政区名称及业主姓名、土地坐落、面积、四至等,同时记载有土地买卖与分割事项。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防止农民随意迁徙
C.完善地方行政区划
D.削弱地主经济势力
【知识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368年,明太祖宣布,各处百姓外出逃避战乱,抛下土地为他人所耕垦者,即由耕者占为己业,原主还乡复业者,由官府于旁近荒田中如数拨给耕种。这一规定有助于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促进自耕农经济成长
C.遏制土地兼并的蔓延D.解决尖锐的人地矛盾
2020-04-12更新 | 1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北魏至唐中期,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A.减小两极分化
B.缓和社会矛盾
C.鼓励小农垦荒
D.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2019-09-18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汉初,土地兼并尚不明显;到了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B.统治者“无为而治”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土地政策发生变化
2021-10-12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