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79270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为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

——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时期科学思想相较于晚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时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道“主张尊孔,势必专制;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2016-11-27更新 | 3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长路漫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百年来大家所讨论的皆是大我的问题,无论是国家民族危机,还是中西文化之差异,皆是以群体为单位,很少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多数在探索与集体存亡有关的问题(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亦即先就大我来探究,小我因而没有真正深入去发挥。

——余英时《自我的失落与重建——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八十年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019-11-29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德、赛两先生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2020-03-05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