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79558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摘编自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一一对外开放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国内背景及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校高一(1)班组织了主题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探究活动,分小组对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进行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组同学收集到有关宋朝海外贸易的资料: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告代经济史》

材料二   第二组同学收集到中西方对外航海的两则资料:

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

他们每年驶多少艘船?…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是基督教还是异教徒?

——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敕令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清·张廷玉《明史·宦官一郑和传》

材料三   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资料: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方对外航海活动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请就本次探究活动,写出你可以补充的内容。(提示:可从史实、方法、认识等任一角度补充)
2022-02-16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明初对外政策有“两大支柱”。其一,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式二十三年再次诏户部“中严交通外番之禁”。其二,统治者需要“万邦耒庭”,便遣使四出,“广加招徕”,让周边各国“称藩纳贡”“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耒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这“两大支柱”导致明朝的对外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据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的世界变化促使英国开始积极拓展海外贸易。1588年,英国建立非洲公司开展与非洲的贸易,1618年,詹姆斯一世又特许建立了西非股份公司。1585年在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后,大批英国人来到北美。17、18世纪,英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角逐中逐渐占据上风,建立起了非洲、东方土耳其——波斯——印度、北美等贸易网络。1621年,英国的进口商品中不足10%来自美洲和印度,到172—~1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进口的3%.英国与美洲和印度等地的贸易,在17世纪中期后的一个世纪里增长了5倍。

——据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简表(部分)


——据孙玉琴、曲韵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大支柱”分别是指明初对外采取的什么措施,并分别指出实行这两大措施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围绕材料所蕴含的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2020-08-28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是指?“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2)1978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如何理解“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深刻含义?指出1978年以后,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2017-12-0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