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5 题号:7997242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思想解放是分不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姓资姓社”的争论,在经济领域体现为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例问题,有些人士担忧的正是后者的迅速增长将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意义上的国营企业已经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日薄西山了……在1990年里,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为5.6%,相当于后者2.6%的两倍多。

材料二   1992年之前,人们认为中国之落后主要在于科技,只要大量地引进生产线和新技术,就能够很快地迎头赶上。而现在,很多人意识到,观念突破和技术引进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并不能够让中国变成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此提出“制度大于技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姓资姓社”争论的国内外背景。对此,邓小平是如何回应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后人们对改革的动力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国家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二   共同富裕,体现党对历史规律、路径方法的发展眼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实现公共富裕的前提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必须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必须从历史教训中寻找启示。从“解决温饱”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选编自广州日报202191日社论《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为“解决温饱”问题所进行的探索,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提出的目标。
2022-02-10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道路和具体路径。
(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观点提出于哪一年?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20-09-26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民族主义”的本质内涵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需解答的什么根本问题?概述“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4)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2019-08-10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