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8070339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教会推行的禁欲主义婚姻政策,最后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社会畸形变态和社会腐败的源泉。新教改革家呼吁进行婚姻改革,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不受教会干扰的、非禁欲的世俗婚姻制度。教士禁婚制度是起于教皇的敕令,并不见于《圣经》。更重要的是马丁路德等改革家提出了“每个基督徒部是自己的牧师”这一观念,否认信仰和得救必须通过教士才能实现的观点。教会不具有神性,禁婚制度更不可能成为教会神化的渠道。改革家关心建立世俗社会秩序的问頲,视家庭为社会的基本组织之一与国家、教会共同组成世俗社会秩序的素。

——摘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婚姻改革的内容之一,是破除禁欲主义,宣扬结婚幸福论。新教的改革家继而发起了修女还俗和教士结婚运动。在刚开始的时候,是通过秘密途径偷偷地把修女从修道院中接出来。在新教势力强大以后,新教区就实行关闭修道院的措施,特别是关闭女修道院。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路德专门撰写了“父母不应该包办压制儿女的婚姻,儿女不应背着父母自结姻缘”一文,提倡长辈与小辈之间的协商谅解。新教的婚姻改革者对妇女卫生和妇产科医学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出于医学和伦理学方面考虑,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从此,结婚不再被认为有罪,离婚也不再被社会歧视。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千百万妇女从被社会遗弃、歧视或受到性侮辱的境况中解放出来。

——摘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进行婚姻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婚姻改革家们的具体措施,以及婚姻改革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组成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1)概括材料一中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
2020-10-18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2022-03-09更新 | 1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2-13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