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7 题号:8074008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18-19高二下·江苏南通·期中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商界以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材料四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习近平建党95周年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遭遇重大危机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2020-02-10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3中反映的两件历史事件分别有何重要意义(各用用一句话概括)?
(3)从图3到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5)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018-01-03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之大,甚至在数十年后仍能感受得到。……社会上低迷凄凉的悲愤与失败情绪开始弥漫,有学者悲愤地写下:“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最初的痛楚过去之后,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思考,他们终于意识到,中国从败给西人到败给东人,其根本原因绝非个别将帅的作战不力,或者是朝廷奸臣卖国所致,近代史上士人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一次思想转折来到了。

——摘编自张鸣《再说戊戌变法》

材料二: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明确指出“五四”即爱国运动的,最早是北京学生联合会发出的《致各埠商会请其对于爱国工人之生计速筹补助方法》信函。信中明确说:“故五四以还,爱国运动遍全国,奔号之士满海内,良以国不可亡,人不可奴,五色之旗,不可不飘扬于神州。”……“启蒙”的称号正式用到“五四”头上,其时间较“爱国”称号要晚17年。1936年某学者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简述近代士人“最关键的一次思想转折”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个“口号”说明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被定性为“启蒙运动”?
2019-04-02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