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简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 题号:8109859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什么?该书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
(3)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了哪些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
(4)陈独秀指出只有将“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这里的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5)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相似题推荐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2020-12-08更新 | 37次组卷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新文化运动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2013-12-06更新 | 969次组卷
简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多面“国学”

近代以来,“国学”有着多种涵义。

在晚清“中体西用”的文化争论中,“国学”是“夷学”、“洋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一个文化名词。

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一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     教育名词。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邓实、章太炎等人提倡的“国学”具有儒家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其对立面是“君学”,“君学”灌输朝廷即国家、事君等同于爱国的专制思想,“国学”又具有了政治色彩的名词。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则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具有“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总代表”这样一种涵义,“国学”因而演变成一个学术名词。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1)简析晚清时期,“夷学”“洋学”“西学”及“七科之学”等能成为与“国学”分庭抗礼概念的历史原因。
(2)章太炎等人将“国学”定位于“君学”对立面的目的何在?
(3)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对待“国学”的?这种态度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什么?
(4)导致近代以来“国学”涵义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6-0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