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8114528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是由于
A.南方旱涝灾害严重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成为统治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18-07-21更新 | 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专制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7-05-17更新 | 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B.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
C.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
2018-07-16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