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8116760

材料:战时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共处积累了经验,将人类空前地动员起来,拼弃战前社会制度水火不容的观念和政策,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国家和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共同完成了打败法西斯任务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孕育、萌生了国际社会文明互动的曙光,它从多方面推动了国际社会的民主历程在战后的全面启动,主要表现为:民主、平等精神在战后的普及;民族国家主权体系的扩展;国际制度的发展;强权政治的式微和和平民主力量的崛起;多元国际社会的初步形成等。这些趋势的出现和现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与国际行为准则。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二战中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
2019-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双方约定:保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苏日双方在宣言中声明:“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就苏日条约发表声明:“查东北四省及外蒙之为中华民国之一部,而为中华民国之领土,无待赘言。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于第三国间所为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之任何约定,决不能承认。并郑重声明,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要员发出密电,通报了他对条约的判断。蒋介石认为,该条约的订立并非日本外交的成功,而是苏联外交的成功,“此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足以增加其失败之因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战略目的。

(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对苏日条约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017-11-16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百年一战“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18年的那个夏日。战场上横尸遍野,硝烟弥散……”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百年一战,百年沧桑。一战改变了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长久的实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或组织名称)。
(2)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简述一战结束后近百年人类维护和平的努力。
2019-01-02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