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81428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模表彰制度彰显的是对英雄奉献精神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中国英模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党和政府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产生了464名劳动模范和350名战斗英雄。1956年又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各地区、各行业都积极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煤矿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女性劳模数量约占总数的10%。东北林区伐木工人马永顺、全国最先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都是那个时代劳模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钻研创新的劳模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英模表彰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


——据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1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9-05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二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1)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2-05-13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毛泽东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进行了武装干涉。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立场,毛泽东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能否实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工业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了学习苏联模式。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迅速汇集全国人、财、物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给新中国诸多鼓舞和启发。建设经验的缺乏,也是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国家治理方式作出了诸多努力且取得了突出成绩。

材料三   为不断推进新中国的稳定发展,毛泽东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在历史的行进中边探索边总结。毛泽东对新中国民主政治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发展建设中,毛泽东强调要总结一切有益经验,在1956年,他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的各项得失。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对外举措和政策?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的工业建设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学习苏联模式的原因。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有哪些表现?
(3)新中国成立后,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初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2020-09-26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