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国民经济恢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81795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3月,当时有14个城市的2945家工厂关门,16个城市的9347家商店歇业,29个城市的160万工人失业或半失业,上海有300个厂长、经理出走香港。暂时的困难使资本家普遍产生恐慌心理,甚至怀疑共产党的政策变了,要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不少人抱着“企业迟早要归公”的消极情绪,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说:“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

——摘编自张红军《论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下图反映的是1952年与1949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



材料三 “一五”计划规定,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中,农林水利等为32.6亿元,占7.6%,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58.2%,其中轻工业占工业总额的11.2%,重工业占88.8%;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3%,工业平均增长14.7%,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12.4%,重工业年均增长17.8%。

——摘编自黄华《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如此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状况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统计表


——摘编自杨圣明《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特点及形成原因。
2020-02-08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灯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资本数(万元)85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 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
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7-07-13更新 | 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国初期,物价飞涨。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与投机资本作斗争。规定人民币是唯一合法货币,取缔非法的金融投机活动,组织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调运和集中。这些措施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国营经济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为了根本上解决物价问题,人民政府集中全国财政收入到中央,统一全国物资、现金调度。政府还采取紧缩编制、加强税收、节约开支等措施,使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支出相对减少。自1950年3月以后,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也更趋于稳定。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的实现,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物价多年高涨的局面,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控制物价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功实施的影响。
2020-04-20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