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818386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指出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和主要形式,同时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形成怎样的格局?
(4)南方谈话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阶段,写出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历程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不同时代的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曰:“……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大夫君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夫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

——引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初建之时,各华商瞻前顾后,观望不决,入股者寥寥无几,最后赖李鸿章拨借官款13.5万两方得创办。主持招商局者,亦由李鸿章代表官方选择得力商人总司局务。至70年代后期,招商局再得官款接济,加之有官方帮提业务,一举扭亏为盈,于是入股华商峰拥而至,股金骤至200万两。……营运仅3年,即使“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已一千三百余万两”。

——引自李治亭主编《清史》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下,改革大潮江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引自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御史主张“笼天下盐、铁诸利”的理由。汉武帝通过“东西征伐”巩固并扩大了“大一统”政权的疆域,请以汉匈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形式及作用。有学著认为,“正是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及思想观念方面最初显示近代社会的某些特征”,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并概述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②用一句话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领域所形成的治国方略,并扼要阐述党和国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主要意义。
2022-04-07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役主要来源于小农经济……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中国沿海成为列强入侵的基地和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就是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海洋、临港、涉海产业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维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国打造蓝色经济与近代列强在利用中国海洋问题上有何本质区别?
2016-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份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828.2047.923.9
199519.947.232.9
200611.748.939.4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19594.43956.6
1965~1969337.259.8
1980~19842.632.864.6
19991.624,7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2016-11-21更新 | 1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