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东西方的先哲 > 孔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8214138
孔子“镜像”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列出两段材料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材料二 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随意猜测,固执己见,孤陋寡闻,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材料三 清康煕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2019-12-04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东汉女史学家,博学高才,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其父班彪所著《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未及完成即因病去世。其兄班固继承父志,整理遗稿,未成又冤死狱中。汉和帝诏令班昭补著余下的《八表》及《天文志》,她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与史书编著的女性。《汉书》初出时,因多用古字古训,兼有很多前代典章制度,很难读懂,班昭定期讲解,故通行于世。

班昭还是一位宫廷教师,是皇帝亲自指定的皇宫嫔妃们的老师,传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很受尊重,号曰“大家”,她擅长作诗,著有《东征赋》等名篇。她有着出色的政治才干,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执政,班昭曾以师傅之尊,参与政事。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女诫》讲述女子要恪守儒家的道德规范、礼仪标准,倡导“三从四德”。《女诫》总共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女诫》作为女性的规范教科书,在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极高地位,班昭被称为“女教的圣人”。

———摘自网络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班昭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班昭《女诫》成书的背景及其影响。

2017-05-12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孔颜人格传统的看法中,颜回以笃学受到后人尊崇和景仰。他的笃学并不是对政事冷漠的回避,他的论述和行动都在努力实践孔子的人格原则和风范。颜回是作为一个有为之士,像舜一样匡世济民赢得身前生后名,而不是心甘情愿作一个苦行僧。颜回没有参与政治,与他的早逝是有绝大关系的,但主要是当时所面临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的缘故,用他的话说就是“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也就是过于理想化而不能被政治权势所接受。其政治愿望体现在行动上就是颜回追随孔子十四年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弘道,如果不是坚定的精神支撑,或许颜回早已悄然逃离孔子而去。当弟子们纷纷逃去求得片刻安静和苟延时,颜回出生入死始终与孔子为伴。这种出生入死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他追求天下有道、弘道行仁的理想社会的政治抱负。

——摘编自林克庆卫东海《论颜回“外王”实践的人格壮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外王”实践失败的内外因素。

(2)根据材料,概括颜回的人格魅力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018-03-1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