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 欧盟的建立与发展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83122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5年,德国思想家康德针对近代以来欧洲战乱不已的情况,出版了《永久和平论》一书,提出通过建立欧洲联邦,来消弭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方案。此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文学家雨果都倡导过欧洲联合的思想。

材料二   1928年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与美国国务卿凯洛格联合发起签订《非战公约》,主张不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1929年起,白里安数次发表备忘录,倡导欧洲联合,呼吁成立“欧洲合众国”,尝试从政府一级推动欧洲一体化,但各国反应冷淡。

材料三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反响极大的演说,号召欧洲联合。1948年,各种欧洲统一运动组织在海牙集会,欧洲许多显赫人物,包括政治家、企业家、学者均出席会议,其中有200多名议员、60多名部长。会议提出了许多有关欧洲联合的建议,为后来的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瑾等《欧洲早期一体化思想与实践研究》


(1)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出的历史主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主题的历史进程及其积极影响。

材料四   卡梅伦2013年针对英国与欧洲问题的演讲时说:“我们应该利用机会重塑与欧盟的关系,以满足我们在自由贸易、开放市场以及合作方面的利益。我认为那意味着更少的欧洲、更少的成本、更少的官僚主义以及更少的规范。”

——何帅等《英国脱欧与欧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3)材料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部雨果的作品,指出其属于哪一种文学艺术流派结合近现代史说说法国是如何完成从崇尚专制武力到追求民主和谐这一伟大转变,使法国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你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的看法。2分
2010-05-26更新 | 5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大事记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订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决定成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

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45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十国正式并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摘自人民版《必修2》材料阅读和思考


(1)请结合材料指出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中规模的变化,并指出欧洲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了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2022-04-10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是一体化,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6月,英国再次举行脱欧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合理的政治应该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平衡、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平衡、契约的扩展在其适应范围内。英国脱欧公投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担心英国“国将不国”。

—摘编自程亚文《匮乏、政治过度与文明危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

2018-07-20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