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83186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体系。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统治时期,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左右,广泛涉及工农业、工资物价、商业金融、关税和进出口等……金融政策是禁止金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还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规定工资水平,保障廉价劳力供应。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垄断贸易。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控制以及各行业的自我管制。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入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出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清重商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指出晚清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内商业领域,清代的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专卖制度、榷关制度、牙行制度和行会制度等方面。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把商业经济的发展控制在封建经济、政治体制能容许的限度之内。既需要商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以便为封建体制服务,又需要防止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危害封建体制,这就是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的实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识到恤商与抑商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材料二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丽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的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嶙起》

(1)根据材料一,阐释清代抑商政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重商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3)上述材料表明同样是处于社会转型期,中英商业政策却明显不同,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

2018-06-22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8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说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给销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思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1850年以前,英法等国人口死亡率大的为2.5%,1914年下降到1.9%。......农业增长使饥饿成为对过去的回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农作物歉收时也能保证外来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医疗保健体系包括接种疫苗、隔离传染病人以控制疫情蔓延、改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保健设施。死亡率下降造成人口的激增,尽管有数百万人移居海外,欧洲人口还是从8150年的2.66亿,增加到1900年的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死亡本下降,人口增长的原因。
2018-01-11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厦门)……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1845 年闽海关敬穆给道光帝的奏折

材料三:(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把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进文明”的含义及其主要手段。
2020-09-1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