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9 题号:8356658
1927年底到1928年春,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反映着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在我国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即粮食收购问题上,对苏维埃政权发动的第1次严重进攻。"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B.富农是粮食收购危机的始作俑者
C.斯大林对当时形势评判完全正确
D.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谈到:“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民众渴望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
C.阶级敌人仇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部分知识分子对新经济政策不满
2021-04-11更新 | 2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十月革命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的事件是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019-11-01更新 | 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D.1913~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0-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